01
幸为福田衣下僧,乾坤赢得一闲人。
有缘即住无缘去,一任清风送白云。
———出自唐高僧怀海《无题》
诗意大致是:他说自己真的好幸福,能够出家为僧,做一名身披福田衣的僧人,朗朗乾坤,他赢得了一个禅者真正悠闲的生活。他说一切都随缘吧,来去自如,生死自在。 有缘的话他就住世,无缘的话那就涅槃。就像天空的白云,任随清风吹送。随处都能适意,安闲自在。
所谓随缘,并非无所作为、听天由命,也不是随便行事、因循苟且,而是随顺当前环境,把握机缘,从善如流。“有缘即住无缘去,一任清风送白云。”人生有所求,求而得之,我之所喜;求而不得,我亦无忧。若如此,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?苦乐随缘,得失随缘,以“人世”的态度去耕耘,以“出世”的态度去收获,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人生就是一场随缘而行的旅程。当我们遇到合适的人、事、物,我们就会停下来,享受那份缘分带来的快乐;而当我们与某些事物无缘时,我们就应该像白云一样,随风而去,不留遗憾 。
02
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;
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
———出自神秀大师《修行偈颂》
大师的意思是认为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,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。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,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。菩提树,明镜台,比作自己的身心,经常的反省自己的身心,不要让尘世的尘埃蒙蔽了自己。
神秀将清净的“佛性”和“尘埃”,对立出烦恼来,提出灭除一切烦恼,显现清净本心。
六祖认为,佛性本自存在,自性清净;尘埃本是幻相,它又怎能蒙蔽佛性的清净呢?心性既使妄念纷飞,亦为镜像幻影,并非实有之物。
这首诗,形象地浓缩了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:戒、定、慧,体现着f门基本的世界观 。
03
来时无迹去无踪,去与来时事一同;
何须更问浮生事,只此浮生是梦中。
———出自唐代鸟窠《无题》
古人的智慧有多深,短短二十八字,诠释人生通达境界。鸟窼禅师在诗中,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,还有对于生命的感悟,而且把这两者之间,结合得很完美,写得很真诚,有着独立的思考,还有对现实的感知,毕竟他对于人生的感悟,要比常人更加深刻,而常人只能领略一二,所以,该诗能,悠久传颂。
来去无痕,来去之事并无二致,又何必追问人生的琐碎事务,因为这浮生如梦一般。鸟窠在《无题》中以梦喻人生,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,展现了禅意中的超脱与豁达。
人生百年,赤条条来,赤条条去,什么也留不下,什么也带不走!不要在乎得到和失去,也不要计较拥有和错过,应该明白,得到的是经历,失去的是体验。人生如梦,万法皆空,笑对人世烦恼,才得自在从容!
04
安禅何须劳山水,
灭却心头火自凉 。
——出自杜荀鹤《悟空上人寺院夏日题诗》
许多人总是认为,要想修身养性,就只能到山水田园当中隐居。事实上,只要内心不够清明,就算你去寺庙敲木鱼,也还是徒劳无功。
老子认为,每个人的心中,都有一个“道”。释迦牟尼认为,只要心中有佛,那你就能立地成佛,何须成为世尊的弟子呢?说得直白一点,身处于红尘俗世当中的每个人,最好都要学会“修心”。心如何,念如何,生活就如何。
参禅悟道不必强调外界条件和环境,主要决定于自身与自心,只要你的内心专注于悟道参禅,没有任何杂念妄想,即使是在室外流火的炎热三伏天,你仍然能够心如止水,平静安闲。
05
虚空无处所,仿佛似琉璃;
诗境何人到,禅心又过诗。
——出自刘商《酬问师》
世界都是虚无缥缈的空幻,犹如琉璃一样透明,有谁能拥有诗词中那样的心境呢,也许只有内心纯粹,有禅心才能得出美妙的诗词。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与褒扬,同时还体现出了老师拥有一种包容、大爱的禅心,才能在这个虚幻莫测的世界写出美妙的诗篇。
不为世俗所累的心是无所不在的,就像琉璃瓦一样明净。谁能到达诗词中那样的心境状态呢,只有禅心才能产生美妙的诗词 。
06
我有明珠一颗,久被尘劳关锁;
今朝尘尽光生,照破山河万朵。
———出自【宋】郁山主
茶陵郁禅师是宋代的著名禅师。有一天,他和小徒弟一起下山买东西,可是在过木桥的时候,茶陵郁禅师不小心踩到了一块烂板上,结果一个踉跄摔入了河中。
茶陵郁禅师是勤于参悟的人,落到河里后,他又悟到了一些禅机,只见他一边向岸上游一边高声吟诵道:“我有神珠一颗,久被巨劳羁锁;今朝尘尽光生,照见山河万朵。”
大意是说:我本来具有如来一般的清净自性,但是长久以来一直被烦恼尘劳所覆盖,现在落入河中洗清了烦忧,重现自性光明,从而认识了世界万物的真谛。
岸上的人听后,都称赞这是一首绝妙的诗,茶陵郁禅师的徒弟见人们称赞,就在心里暗暗地背诵这首诗,要牢牢地把它记在心里。
它警示我们,不要被尘世的名利所迷惑,要时刻洞察自己内心真正的本性。
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本来自在的明珠,只要扫除心灵的尘垢,这颗明珠的光辉就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
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明珠,这颗明珠就是人人本具的f性。 但是,长期以来它被物欲尘劳所蒙蔽、禁锢住了。 直到有一天,清理了物欲尘劳层层的覆藏,佛性明珠的智慧之光熠熠显现,放光动地,照破千山万水 。
07
未到无为岸,空怜不系舟。
东山白云意,岁晚尚悠悠。
———出自唐僧皎然《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》
这是一首充满盎然诗意的禅理诗。
无为岸,就是真如佛性,就是参禅的目标,达不到这一境界就会一生飘然世间,精神没有著落。要抵达这一至境,其实最自然轻易不过了。怎么做到呢?你只要琢磨透那东山白云“岁晚尚悠悠”的轻灵高致的意态,就水到渠成了。它孤云高洁、缥缈远引、无拘无束、安闲自在,不正流溢着自由恬适、静澄空澹、率性无机的禅悦之意么?好一句“岁晚尚悠悠”,丝毫不见“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(李商隐《乐游原》)的萧然,有的只是禅修者的潇洒。
皎然禅师还有不少平易自然的禅理诗。比如《戏呈吴冯》:
“世人不知心是道,只言道在他方妙。
还中瞽者望长安,长安在西向东笑。”
以轻松幽默的手法展现了“平常心是道”的至理。后世苏轼也不甘寂寞,代答一首:
“寒时便具热时风,饥汉哪知食药功。
莫怪禅师向西笑,缘师身在长安东。”
讲述佛家的无为岸 “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” 一个人没有抵达无为之岸,如同漂流未系之舟。我们身陷在滚滚红尘,就像没有方向的小舟,随风飘荡在茫茫大海之中 。
08
以一灯传诸灯,终至万灯皆明。
———出自《法华经》
这句偈语蕴含着深刻的传承和奉献的精神。它告诉我们,就像一盏灯可以传递给其他灯,最终让万灯皆明一样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榜样,去影响和启发他人。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感到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,无法改变世界。然而,这句偈语提醒我们,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善举,一个温暖的微笑,都可能像一盏灯一样,照亮他人的心灵。当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成为那一盏明灯时,我们就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。
感悟:当你把善意传递给别人的时候,这个善意会被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,最终会传递回我们本身。只要心怀良善地对待这个世界,那么世界也定会对你温柔相待。